内地富豪游艇90%是订制 仅船型模具就要两百万

2020-12-24 16:15:561510

    


     一般而言,游艇的整体成本构成中,1/3是材料成本,1/3是设备与装修成本,另外1/3是人力成本。两艘游艇的船壳均为玻璃钢材料,其中大艇使用了约80吨玻璃钢,而整个船体的重量超过100吨。与纯钢和铝合金相比,玻璃钢的材料成本较低,但比较轻便和耐用,适合建造一般价位的高档游艇。


“来我们这里买船的大多为地产商,他们购买游艇的用途一般是商务接待。老板们会经常提一些个性化需求,船只制造过程中,局部返工的情况时有发生,推倒重来的情况也不稀奇。当然,遇到这种情况时,他们会说'重新做,钱不是问题'。”


“很难想象,一个开着豪华游艇出海的富豪,发现自己花千万元购买的新宠竟然不是独一无二的时候,会是怎样的心情?在中国,豪华游艇90%以上都是订制,这决定了豪华游艇必须大范围依赖手工工艺。”--游艇制造公司段经理


1660年,正值英国查理二世登基,为了庆祝这一盛典,臣民们别出心裁地为其献上一艘名为“YACHT”的狩猎用船。这艘专为娱乐而打造的船只,后来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游艇的始祖,“YACHT”也因此成为了游艇在英语中的称谓。游艇与普通船只的本质区分,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。


中国人认识游艇则要晚很多,直到近代影视技术的发明,人们才从欧美电影那里欣赏到一点浮光掠影。香槟、鸡尾酒、蓝调、狐步舞等游艇元素,曾经让人感到遥不可及。如今,这些东西已经不再神秘,在广州市区的太古仓码头,市郊的南沙港,均停泊了不少豪华游艇,造价动辄在千万元以上。而在郁郁葱葱的长洲岛上,竟然还“潜伏”着一家游艇制造厂。种种迹象表明,私人游艇,已经与广州人越来越近。


但在中国,游艇业有一个怪现象:只有顶级贵船,没有中低档船只。这决定了游艇制造不能像福特汽车公司的流水线那样五分钟一台,而必须依赖冗长的个性化定制,因为富豪们可不喜欢“撞衫”。


位于长洲岛的这家游艇制造厂,去年一年就产出了30艘豪华游艇,靠的不是富丽堂皇的厂房与机器设备,而是精细、有耐心的手工艺活儿。为了把船壳打磨光滑,需要20多个师傅连续七天进行手工擦磨,为了满足客户的一个新要求,出厂的成品也可以推倒重来。一艘豪华游艇的平均制造时间是半年,有时候,造一艘游艇的废料都可以再造几艘游艇。这无疑将“慢工出细活”的老道理发挥到极致。


    诚如昆德拉所言:只有慢到一定程度,才有速度。这就是“慢”的魅力,通过一个游艇制造厂,我们可以领略一二。

 

豪华游艇厂区不足两个足球场


5艘银白色的中小型船舶,零散地停靠在珠江河道上不具名的一处港湾,几个工人正在上面敲敲打打,一股浓浓的油漆味扑鼻而来。


这些船刚刚才出厂,正在不紧不慢地装修,它们的体量普遍不大,大概只有珠江上大型游轮的1/10,身价却可能是后者的10倍以上,其中两艘船在千万元以上,另外三艘也超过500万元。一个月后,它们将交付给几位极有钱的船东,成为后者身份的象征。这是因为,它们有一个令亿万富翁都不敢侧目的名字:豪华游艇。


    这里是黄埔区长洲街深井村,位于著名的黄埔军校旧址——长洲岛。谁也想不到在郁绿葱葱的长洲岛上,还“潜伏”着这样一个游艇制造厂。走进厂区,记者有一点失望,整个厂区面积不过两个足球场那么大,不见富丽堂皇的厂房与现代化的机器设备,只见五六个空旷的旧式车间和几个摆放在露天的船型模具,传闻中光鲜的游艇设计师也就在这里生活起居。


    一个如此破旧的厂房,真能产出千万元以上的豪华游艇?

 

国内行业平均利润率在20%左右


“这也是国内游艇业的一大特色,制造商往往显得过于迎合客户的需求,而忽略了游艇本身的审美价值。欧洲的那些游艇制造商就不一样,他们有很强的品牌意识,在与客户的沟通中会比较强势,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常常让位于制造商的专业意见。”段经理接着说道。


“把材料、设备、人工、装修等成本算起来,一艘20米左右的中型游艇卖到百万元以上,并不算贵。你想想,就是在陆地上建这么大体量的一个房子,也得几十万元的成本。”


    值得一提的是,记者调查获悉,国内游艇制造业目前还没有形成什么像样的品牌,发动机和船体材料很多时候还依赖进口,行业平均利润率也只有20%,这跟欧美还有很大差距。


热门文章换一换